回首頁

本文刊登於:「新世代青年團」(http://youth.ngo.org.tw/)2006.10.16

質疑奚兆永先生的抽象勞動是具體勞動的抽象之說
台灣《資本論》研究會 牛新

 

 對於奚兆永先生的一切勞動都有二重性論點的論辯,奚先生在其回應的文章更進一步提出,抽象勞動是具體勞動的抽象之說法

 馬克思的這些論述告訴我們,具體勞動(『有用勞動』)就是生產活動,而作為具體勞動的抽象的抽象勞動(『人的腦、神經、肌肉、感官等等的耗費』)是一個『生理學上的真理』,都不是和商品一起出現的,它們『在一切社會狀態下』都存在;而『人類勞動的等同性』也是『在一切社會形態下』都存在的,只是在勞動產品成為商品後才『取得了』等同的價值的物的性質。[1]

  雖然對這個錯誤論點,王智深已發表文章加以駁斥[2],但是由於這個論點,暴露出奚先生歪曲《資本論》的根源,有必要進一步來討論。

  奚先生的看法是對不同的具體勞動,如紡織勞動、裁縫勞動、打鐵勞動等等,抽象出共同的人的腦、神經、肌肉、感官等等耗費的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可是這樣抽象出來的抽象勞動,僅僅是存在於頭腦中思維的觀念,這個觀念的抽象勞動所反映的,並不是獨立於頭腦思維之外的客觀存在,客觀存在的只是紡織勞動、裁縫勞動、打鐵勞動等等的具體勞動,我們在勞動時,都是在進行紡織勞動、裁縫勞動、打鐵勞動等等的具體勞動,不是在進行幽靈般的抽象勞動。我們可以從蘋果、梨子、木瓜等等抽象出水果這個觀念,但是,水果僅僅是存在於頭腦中思維的觀念,我們吃到的是蘋果、梨子、木瓜,我們無從吃到幽靈般的水果。

  然而,馬克思的抽象是對客觀存在的抽象,抽象出來的概念(觀念)不僅僅是存在於頭腦中思維的觀念,而是要反映客觀存在,而且是有內在聯繫的概念。因此,《資本論》的抽象勞動並不是對具體勞動的抽象而得到的,因為對具體勞動抽象出來的觀念,僅僅是存在於頭腦中思維的觀念,並沒有反映客觀存在,客觀並不存在這個“觀念的抽象勞動”。

  《資本論》不是從勞動、具體勞動、價值概念出發,而是從客觀存在的資本主義社會龐大堆積的商品出發,馬克思是從客觀存在頻繁的商品交換中去抽象。從20碼麻布=1件上衣的商品交換形式中,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可以相交換,表示要有共同的第三者,麻布與上衣才可以等同,可以互相通約,可以在量上互相比較。由於麻布與上衣的使用價值不同才要交換,共同的第三者不會是使用價值,因此,要找尋共同的第三者就要抽象掉使用價值,當抽象掉使用價值,麻布與上衣都是勞動產品,這個共同第三者──勞動產品,不是紡織勞動、裁縫勞動等具體勞動的產品,而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是抽象勞動的凝結,是商品的價值。

  因此,價值是客觀存在頻繁商品交換的共同第三者,而價值的實體是抽象勞動的凝結,所以馬克思所抽象出來的抽象勞動這個概念,不僅僅是存在於頭腦中思維的觀念而已,而是反映出客觀存在,而且是與價值有內在聯繫。

  反觀奚先生的觀念的抽象勞動”,是子虛烏有,不僅不是反映客觀存在,而且還成為客觀存在價值的實體,是價值的創造物,思維是現實事物的創造主!這是道道地地的黑格爾辯證法!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

「我的辯證方法,從根本上來說,不僅和黑格爾的辯證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爾看來,思維過程,即他稱為觀念而甚至把它變成獨立主體的思維過程,是現實事物的創造主,而現實事物只是思維過程中的外部表現。我的看法則相反,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可見,奚先生是用黑格爾辯證法去解讀《資本論》,奚先生的觀念的抽象勞動”與馬克思的現實事物的抽象勞動是毫無相同之處,奚先生是錯把馮京當馬涼,雖然查經班式地查證《資本論》的抽象勞動,然而還是如同何青先生的批評:「如果『討論』不涉及對馬克思的方法的討論,就會淪為瞎子摸象的『查經班』[3],還是瞎子摸象歪曲了《資本論》。


 

[1] 奚兆永:〈答《勞動價值理論黑白講系列之二:談中共中央曲解“勞動價值理論”的問題——回奚兆永先生》——三與何青先生討論並回王智深先生的質疑〉,「中國政治經濟學教育科研」網頁 http://www.cpeer.org/

[2] 王智深:〈再質疑奚兆永先生的一切勞動都有二重性之說〉,「新世代青年團網頁」http://youth.ngo.org.tw/

[3] 何青:〈〔勞動價值理論黑白講系列之二〕:談中共中央曲解「勞動價值理論」,的問題─回奚兆永先生〉,「新世代青年團網頁」http://youth.ng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