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本文刊登於:「新世代青年團」(http://youth.ngo.org.tw/)2007.05.30

 

掩蓋高度剝削的陳腔濫調──評《中國時報》「基本工資經濟學」社論

簡淑慧(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總召集人)

 

 《中國時報》2007年5月17日所刊載之中時小社論,標題為「基本工資經濟學」,此社論批評勞工團體將經濟問題盤算得太簡單,要求提高基本工資,這是會導致「競爭力偏低,企業不是倒閉完蛋,就是遷廠外移。接下來的,投資不振,失業飆高,勞工未蒙其利,反受其害」,而且「若是逼得老闆們陸續選擇出走,最後受害的,還是勞工大眾」云云。

 這篇社論引法國為殷鑑,由於法國「保障勞工可謂無微不至」,「每周工時,只有三十五個小時;『暑假』長達一個月」,因此「法國也由歐洲經濟強權,淪落為歐洲經濟末段班」。

 前不久,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台灣的工時,排名全世界工時最長的前三名,因長工時過勞導致的職業病,已引起官方與學術單位的重視,而這篇社論竟然引用全世界工時最短的法國來教訓台灣勞工,要求台灣勞工不要頭腦簡單地去仿傚法國勞工,否則會反受其害!這就像對挨餓的人說,可不要吃太飽了,你看有人因為吃太飽,而鬧肚子疼!挨餓反而是幸福的!這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可見《中國時報》的社論是荒謬的,是要愚弄台灣勞工階級,之所以如此,因為《中國時報》的立場就是資本代理人,是充當資本的打手。

 《中國時報》的社論一點也不算是「經濟學」科學,而是庸俗的陳腔濫調,調高工資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調高工資會導致景氣蕭條等等,這些陳腔濫調所要掩護的是:壓低工資以讓資本剝削更高的利潤。事實上,企業的競爭力與工資高低無關,競爭力是由企業的勞動生產力所決定,該篇社論是自打嘴巴,該文提到高科技產業「吃香喝辣之外」,「其他產業可謂百業蕭條」,眾所周知高科技產業是明星產業很有競爭力,通常高科技產業的員工工資比較高,而其他傳統產業已是夕陽產業很沒有競爭力,通常傳統產業的員工工資比較低,所以,正好是工資高的企業具有競爭力!

 另外,經濟景氣是否會變壞亦與工資高低無關,以追求更多利潤為生產的動機和目的,必然會隨著資本吸取愈來愈多的利潤,以致資本過度臃腫,即資本過剩,導致利潤率日趨下降,也就是資本愈生產,也就愈違反生產的動機和目的,資本就不投資生產,或是彼此慘烈競爭相對縮減的市場(與資本過度臃腫來比較),大量的競爭失敗的資本要關廠或貶值,造成經濟動盪,景氣變壞。所以,經濟景氣會變壞,並不是資本代理人所栽贓的:工人太過貪婪提高工資的結果,而是資本太過貪婪,資本獲利過多資本過剩的結果。

 十年來,台灣的勞動生產力與物價不斷上漲,依照官方規定,基本工資亦要隨之調整,然而卻不動如山,其結果就是資本利潤暴增,工人工資相對縮水。現今,工人對低得離譜的基本工資要求調漲,而且調漲的幅度,遠遠低於勞動生產力與物價上漲的幅度,資本代理人的《中國時報》就口不擇言的謊話連篇,令人深感資本惡勢力如此猙獰!也就難怪新上任的勞委會主委盧天麟,立刻向資本屈膝臣服,向資本繳納投命狀──基本工資調幅縮水、基本時薪調幅縮水與分階段調整。

 雖然面對資本惡勢力,台灣工人處境困難,然而我們依然要奮戰不懈,因為,資本的每次進攻就自曝其短,就像《中國時報》這篇社論一樣,愈多工人了解工資調漲的實質,我們就愈有力量,最終必能戰勝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