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本文刊登於:「新世代青年團」(http://youth.ngo.org.tw/)2006.03.23

商品價值構成的不變資本價值部份是否可以替換為c+v+m
──評論
曼德爾對勞動價值論證的謬誤

台灣《資本論》研究會 王智深

 

 曼德爾在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簡論》著作中,在標題為「勞動價值論的正確性 」的章節中,提出論證勞動價值論正確性的分析證法:

“第一種證法,我們稱之為分析證法。我們把商品的價格照其組成成分析分開來,證明分析到最後,所剩下的只是勞動。

每一種商品的價格都可以歸結成幾個部分:機器的建築物的耗損折舊,這部分我們稍之為固定資本的更換;原料和附屬產品的價格;工資,以及剩餘價值所包括的一切,諸如利潤、租金、賦稅等等。

就工資和剩餘價值而論,我們在前面已經指明,它們都是純粹簡單的勞動。至於原料,其價格的大部分都可以化為勞動,例如煤礦開掘費用中,60%以上都是工資。如果我們把商品平均生產費用分為工資40%,剩餘價值20%,原料30%,及固定資本10%;然後我們假定原料生產費用中有60%都屬於勞動,那麼我們就已經把總費用中78%都化為勞動了。原料生產費用中其它的部分,又可以分解為其它原料的費用——仍可以化為佔60%的勞動——和機器耗損的費用。

機器的價格大部分是由勞動(假定佔40%)和原料(也假定為40%)所構成的。由是,一切商品的平均費用中勞動所佔份量乃逐漸遞升為83%、87%、89.5%等。顯然,這種分解進行愈徹底,整個費用也就愈發顯出是勞動,並且僅僅是勞動。”
[1]

 雖然商品的價格都可以歸結為工資、剩餘價值與不變資本三部份,曼德爾為了論證勞動價值論的正確性,即商品的價值是勞動所創造的,而工資、剩餘價值“是純粹簡單的勞動”,只要證明商品的價格是由工資+剩餘價值構成的,那就證明商品的價值是勞動所創造出來的。

 曼德爾認為不變資本部份的價值是商品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原料、附屬產品和固定資本等商品,而原料、附屬產品和固定資本等商品的價格又可分解為工資、剩餘價值與不變資本,隨著一次次的分解,工資、剩餘價值佔商品價格的比重愈來愈大,不變資本佔商品價格的比重愈來愈小,“這種分解進行愈徹底,整個費用也就愈發顯出是勞動,並且僅僅是勞動”,不變資本的價值部份就消失了,商品價值構成就分解為工資+剩餘價值。

 曼德爾的論證方法與結論是和馬克思所批判的斯密教條一樣的:

·斯密的教條是:每一個單個商品——從而合起來構成社會年產品的一切商品(他到處都正確地以資本主義生產為前提)——的價格或交換價值,都是由三個組成部分構成,或者說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這個教條可以還原為:商品價值=v+m,即等於預付可變資本的價值加上剩餘價值。[2]

斯密教條是商品的價格最終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由於利潤和地租屬剩餘價值,因此,商品價值=工資+剩餘價值,不變資本的價值部份消失了。只不過曼德爾認為工資與剩餘價值是勞動所創造的,而斯密則認為只有工資是勞動的產物,剩餘價值(即利潤和地租)不是勞動的產物,是資本與土地的產物。

 為什麼不同的主張,一個是商品的價值是勞動所創造的,另一個是商品的價值不完全是勞動所創造的,兩者的結論卻是一樣的:商品的價值最終分解為工資+剩餘價值?

 馬克思明確地指出,勞動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由於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的二重性,勞動也有二重性,商品生產過程也有二重性。

 商品生產過程具有二重性,是新價值的創造──v+m(工資+剩餘價值),亦是舊價值的轉移──c(不變資本)。在生產勞動過程,既是抽象勞動的過程,亦是具體勞動的過程,抽象勞動生產出新價值──v+m,具體勞動耗費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生產出新的使用價值,將舊價值──c轉移到新商品上。抽象勞動與具體勞動是同一個生產勞動的兩個方面,彼此是互相依賴又互相排斥的關係,因此,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是發生在同一個商品生產過程,彼此亦是互相依賴又互相排斥的關係。

  雖然,新價值與舊價值都屬於商品價值的一部份,兩者的價值量相加起來,就是商品的總價值量:c+v+m,但是在價值的形成過程上, c是藉由具體勞動的舊價值轉移所形成的價值,v+m則是藉由抽象勞動的新價值創造所形成的價值,彼此是不同性質的,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不可混同。

 不變資本的價值是所耗費的生產資料商品的價值,而耗費的生產資料商品的價值構成為c+v+m。如果將c不變資本的價值,這個由具體勞動所形成的價值,用生產資料商品的價值c+v+m來替換,雖然兩者的數量相等,但是,生產資料商品價值c+v+m的形成,包括了具體勞動(c的價值形成)與抽象勞動(v+m的價值形成),如此的替換,是將具體勞動所形成的價值,替換成既有具體勞動所形成的價值,也有抽象勞動所形成的價值,這只是著眼於價值在數量上相等的替換,卻忽略了價值形成的不同性質,這是將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視為同性質的勞動,混同了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勞動就失去了二重性,就違背了馬克思的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因此,商品價值構成的不變資本價值部份是不可以替換為c+v+m

 曼德爾將商品價值構成的不變資本價值部份,用所耗費的生產資料商品的價值c+v+m來替換,且一直往前回溯,一次次的替換,每替換一次,c不變資本價值部份就變小,回溯到最後,c就消失了,商品價值構成就變成v+m。這種回溯的方式是混同了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是否定勞動二重性,所得到的結果也就是對勞動二重性與商品生產過程二重性的否定,商品的價值形成只是由抽象勞動來形成(v+m的價值形成),沒有具體勞動的價值形成(c消失了),只有抽象勞動,沒有具體勞動,勞動沒有二重性,這個抽象勞動也不再是抽象勞動。

  雖然曼德爾用這種方式要來論證勞動價值論的正確性,卻適得其反,是對勞動二重性的否定,也就無怪乎,會與從勞動價值論退卻的斯密得到相同的結果。因此,要來論證勞動價值論的正確性,是要立基於商品二重性、勞動二重性、商品生產過程二重性,這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1] 曼德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簡論》(台北:唐山1998),頁20

[2]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卷(北京: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1975),頁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