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新世代青年團」(http://youth.ngo.org.tw/)資本論研究專欄 2003.06.14 【小題要大作】系列之二 中譯本《資本論》中關於勞動價值理論一段文字誤譯的問題 王丹在「刀光劍影的勞動價值論」這篇文章裡說:「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價值量決定於生產該產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註一) 這段話,據說引自《辭海》,而《辭海》根據的是中共中央《資本論》的翻譯。我們查到相應的譯文如下: 「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從另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註二) 從上面這段翻譯,只包含兩句話,可是,中譯本《資本論》的翻譯,的確翻得不好,很容易產生歧義。第一句話可以斷成兩句:「一切勞動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和「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第二句話也可以斷成:「一切勞動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和「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如果把整段加以斬頭去尾,就可以簡化成:「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至於如何會演變到《辭海》的「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樣離譜的「兩種勞動」論,必然有相當繁雜的演變史,我們留到另一篇談對勞動價值理論曲解的問題時再詳細談。本篇先談誤譯的問題。 馬克思的德文原文是這樣的: 「Alle Arbeit ist einerseits Verausgabung menschlicher Arbeitskraft im 原文有「並且...在這種屬性上」(und in dieser Eigenschaft),中譯本有兩處都譯漏掉了。原文這個子句非常重要,沒有了它,兩個句子就不清楚。一方面,它把「在生理學意義上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和「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連結起來。另一方面,把「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和「具體的有用勞動」,連結起來。這一來,它們指的都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把一切勞動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兩種勞動是錯的。在人纇歷史上,人纇的勞動產品可以有用但不是商品,商品生產的社會形式下,勞動產品才表現為二重性,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才表現為自我矛盾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才有這種具有特殊歷史性質的特徵形態。 我查過兩種英譯本,都沒有這種誤譯的問題。 根據馬克思兩個女婿的翻譯: 「On the one hand all labour is, speaking physiologically, an expenditure 根據Ben Fowkes的英譯本: 「On the one hand, all labour is an expenditure of human labour-power,
in 我試著把這一段重新翻譯為: 「從一方面看,一切勞動,在生理學意義上,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並且(und),在等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的這種屬性上(in dieser Eigenschaft),它形成商品價值。從另一方面看,一切勞動,是在特殊形式上有一定目的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並且,在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的這種屬性上,它生產使用價值。」 必須指出,上面我的翻譯,一切勞動都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商品中只存在著一種,並不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勞動。但是,隨著把商品的使用價值看作它的產品,或者把這個商品的價值看作它的純客觀的表現,同一種勞動在商品中同自身互相對立著:在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的這種屬性上,這一勞動「形成」商品價值;在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的這種屬性上,它的產品就是使用價值或使用物。 我們在開頭的時候,引用了《辭海》的「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其中都用「創造」兩字,這是錯的。在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過程裡,資本預付的價值包含生產資料的價值C和勞動力的價值V,而生產出來的商品,除了C和V之外,還多了一個剩餘價值的部份M。商品價值指的就是這三個價值部份的形成的結果,其中相對於生產資料的價值是等價轉化到商品上,而工人的勞動力的價值和剩餘價值的部份才是創造的。──哪裡有那麼多的「創造」? 嚴格講,在《資本論》的第一章,勞動力這個範疇在邏輯上還沒有發展出來。馬克思顯然意識到用「人類勞動力」會引起誤解,所以,在法文版的《資本論》,馬克思就一致地改成了「人的力量」。(註六)如此,我上面的那段翻譯應該照這種用意改為: 「從一方面看,一切勞動,在生理學意義上,是人的力量的耗費;並且,在等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的這種屬性上,它形成商品價值。從另一方面看,一切勞動,是在特殊的生產形式上有一定目的人的力量的耗費;並且,在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的這種屬性上,它生產使用價值。」 可惜法文版的中譯本並沒有堅持它所說明的翻譯的原則,跟著現在通行的德文第四版中譯本把這段話同樣翻譯錯了。(註七) 註釋 註一:王文原載於《新新聞》周報762 期 p.111「遙望民主牆──王丹專欄」。 註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60頁。 註三:Karl Marx: Das Kapital,Erstes Buch, Parkland ,2002 P.60. 這是第二版的《資本論》,中譯本《資本論》根據的是恩格斯修訂過的第四版,這一段文字沒有更動。 註四:Samuel Moore and Edward Aveling英譯本— edited by Fredrick Engels. 註五:Karl Marx: Capital Vol I, Translated By Ben Fowkes,Penguin Books. P.137. 註六:馬克思:法文版的《資本論》中譯本,第一章,中國社會科學院出板社。 註七:見法文版的《資本論》中譯本,第2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