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本文刊登於:「新世代青年團」(http://youth.ngo.org.tw/)2004.01.13
中間選民-沒有概念的形式
岳生(新世代青年團)

 2004年總統大選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近來幾波競選廣告無論是民進黨的「唱國歌」或者國民黨的「唔麥安怎」,充分顯露出藍綠陣營相互越界、捉對廝殺的較勁意味,在兩大陣營民調支持率皆未過半(甚至無法突破四成)的情況下,分析家把最後的勝負關鍵聚焦於目前尚未表態的「中間選民」,把所謂「中間選民」的選票捧得半天高。也因為如此,兩大陣營的文宣策略與競選承諾,也鎖定「中間選民」這一族群猛端牛肉、大開支票。社運界出身的泛紫聯盟利用定義未明的「中間選民」意圖左右選情來提高該聯盟在這場選戰中的音量分貝,高呼中間選民萬歲並要求藍綠陣營提出更符合社會公平正義之政策。更有甚者,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把「中間選民」拱上了社會改造與階級政治的第一線,高呼「中間選民」拒吃假牛肉、投出百萬廢票來實踐階級政治!?

 對於廢票運動的自我否定性與消極性,或者廢票運動對於階級政治的傷害,本文不再多論。但對於社運團體隨著主流起舞,無法分析態樣繁多、成因不一、甚至有相互衝突性的「中間選民」內涵,逕自草率地將「中間選民」及其對政治的反感症作為現階段社運政治行動的依據,筆者則認為有必要加以深切地檢討與批判。

 首先,針對民調中未表態的公民,有許多是不會參與投票的人,這部分的賭爛情緒並沒有積極的社會改革意涵,這種政治冷感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通病,需要平時更多的社會運動來刺激、更紮實的階級意識教育來灌輸。其次,會投票但尚未決定人選的選民,之所以賭爛藍綠的原因也不一而足,其中有反動的、也會有進步的意識在裡面。從具體的社會議題來看,之所以有「中間選民」的存在,自有其千差萬別的成因。一邊是被股市套牢的投機客、被取消特權的權貴及其後裔、自命理性且超俗不凡的知識份子、資本外移且已認同中國的台商;另一邊是被高學費、高健保費、高失業重重壓迫的人民,雖然他們政治態度的表現形式為一樣的賭爛與不爽,但其背後深沉的結構因素卻大相逕庭,對於社會改革的支持態度也會不同;前者退步,是藉著什麼「超克藍綠」等虛無空泛的口號來謀求自利,後者進步,雖然對政治失望,但會支持公義新社會的建立以及對壓迫者的反抗。而社會運動不就是在進步的社會改革行動中,來喚起、來號召「進步群眾」嗎?

 不考察群眾對藍綠賭爛的原因,不析離出其中進步並具有進步意識的群眾,中間選民就成了「沒有概念的形式」,照樣淹沒在政客膚淺的政治操弄與粗暴歸類中。令人嘆息的是,前述社會運動者並未釐清中間選民,進而在之中尋找並引發真正積極進步的改革力量,反而錯誤地將這一「沒有概念的形式」,作為社運政治行動的訴求對象與指導方針。這無疑是社運對群眾的俗媚表現,是社會運動的庸俗化與政客化!

 況且,所謂已經表態的「非中間選民」大部份亦是基層的群眾、是受雇者,縱然其表態支持藍綠,難道就沒有進步性或者團結的可能嗎?難道不是階級運動應該加以爭取的對象嗎?社會運動不可能將之轉化為進步的力量嗎?俗媚式的「中間選民萬歲」與「中間選民拒絕假牛肉」,某種程度也宣告了它對具有進步性之「非中間選民」的退卻與背離。

 階級政治重點在於透過議題來經營進步群眾、來形成實質政治力量,其對象當然是經過分析的「進步群眾」,而中間選民只是選舉現象被語言模糊化的結果,是一種「沒有概念的形式」,當社運高舉「中間選民=進步或進步可能」的口號時,中間選民反而體現著一種現象與本質的顛倒關係,換言之,當社運工作者把主流的政治分類法變成他們的社會分析與運動策略的思考基礎時,那麼非理論性的語言就繼續扮演著現象解釋現象的混淆功能。社會運動若以科學的社會分析為依歸,就不應該把焦點隨波逐流地置放在中間選民這個族群,應該設法拉開進步群眾的縱深。錯誤的社運分析,陷入了藍、綠、非藍綠的三分法,是對社會現象進行錯誤的捨象分析,以錯誤的分析來胡亂指揮只會傷害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