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嚮/新世代青年團
最近在核四是否興建的爭議中,「反核是為了反獨裁」這個論點,甚囂塵上。問題是,反核和反核獨裁,根本是兩回事,道理很明顯:如果政治民主化了,我們就不反核了嗎?如果核能問題,政府用所謂民主的方式(比如說公投或立法院表決)決定要繼續蓋核四、核五,我們就該同意嗎?
反核從來就不是程序民主的問題,而是完全不同的社會發展思維的問題,是以經濟掛帥、財團利潤為導向的發展道路,還是以人民幸福為中心的發展道路,是兩種不同道路的選擇。試想:當初國民黨政府會興建核電廠,還不是由行政院提出、立法院通過?解嚴之後,每次核四預算的審查和解凍(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二日),何嘗不是透過「民主的程序」進行的?如果我們真的只是在乎程序民主的問題,反核早就沒有立場可言了。反核的最主要意義,就在於我們對非核家園的堅持,對免於恐懼的追求。我們不要為了經濟發展而草菅人命的環境政策,也不要為了賺盡世界最後一分錢而讓自己成為「秘雕人」。
關於反核,或是整個環保問題,民進黨黨綱寫得清清楚楚:
「匡正過去破壞生態環境之經濟掛帥政策,確立生態保育及生活品質優先之原則。」(參見民進黨黨綱「基本綱領」第三項第六條)
換句話說,不只是核電廠,所有為求高度經濟發展、不顧自然生態破壞的產業政策,都要匡正,一步步走向萎縮、結束的道路,改以永續發展、優先考慮自然生態的方式,建立理想的社會為目標。既然如此,陳水扁總統也好,林俊義署長也好,民進黨一旦執政,理所當然要依照黨綱的原則,落實反核立場,建立非核家園。非但如此,所有以經濟掛帥的政策(包括濱南開發案、美濃水庫等),都應該立即停掉現有的工作進度,重新思考台灣社會的走向。否則,政黨輪替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經濟掛帥的“天道”依然不變!
但是,新政府卻選擇了違背民進黨黨綱精神的舊道路。以核能問題而言,「反獨裁」的說法,不正是為「公投決定核四存廢」的方向鋪路嗎?近日內即將形成的「核四再評估委員會」,要去精算廢掉核四廠的損失,評估核四廠蓋與不蓋的發電成本、核廢處理、安全問題等等,雖然,美其名是以社會總成本的概念來評估,依然是限在經濟掛帥的框框裏打轉。
從反核的立場出發,我想一定要在新政府的框架之外,重新尋找出發點和可能性。換句話說,以環盟總會為主導的反核團體,現在一心想要擠進評估小組,不但是錯誤的做法,更是無效的做法。重新來過,或許辛苦些,但卻更徹底──反核運動在這三個月來的變化,已經造使得運動本身面臨抉擇:捨棄一切我們所熟悉的做法重新出發,或是在「大局為重」的假象下繼續自我欺騙,同時也欺騙別人。
如何抉擇,正考驗著我們每一個堅決反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