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全球反高學費運動的反撲--參加「歐洲教育論壇」後記
蕭宇桐(反高學費行動聯盟)

※原文刊載在南方電子報2005.7.1

反高學費運動在台灣已將近二十年,回想,自1998教春反高戰役,壓制往後三年學費的調漲。隨著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國內商品市場無論有形無形,都走向開放與自由化道路,教育服務業也難逃例外,在GATS規範下,學校被迫除去身上任何帶有政府管制色彩的外衣。學費自由調漲,各校躍躍欲試。如果沒有近年來反高學費運動的再一次高漲,教育部和各大學賤賣教育的情況將更嚴重。

走一趟歐洲教育論壇,才知道人們印象中享有社會福利的歐洲,也面臨教育商品化和市場化的挑戰。事實上,受資本主義國際化影響,歐盟政治經濟的一體化過程,深受新自由主義政經措施的影響,目前歐洲各國在歐盟統一貨幣及進一步經濟整合計畫中,為了維持各國貨幣兌換歐元的穩定性,必須適度維持相當低的公共支出比例來活絡資本主義經濟,因此讓教育朝向「標準化」、「競爭化」、「去福利化」遂成為各國施政方針之一。另外各國也面臨財政緊縮而縮減教育預算的問題。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他們更擔心隨著GATS而來的「跨國教育資本」會讓教育進一步地自由化與商品化,帶給各國教育無法彌補的傷害。

為解決這種種困局,歐洲教育論壇(EEF)遂及誕生,這個組織的目的在提供全歐洲的教師、學生、服務於教育部門的勞動者、家長等等一個溝通、交流的平台,以討論各種教育政策,並擬藉此擴大世界公民對於全球化政治經濟發展影響下的教育議題與行動之認識,使彼此能更廣泛地交流經驗與意見。

「從今年起,德國打算向學生收取學費了」,在會議中聽到德國學生代表憤怒地闡述著。這是因為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近期公告德國各邦得以向大學學生徵收學費,而其中巴伐利亞邦(Bayern)則率先打算取消歷年來對大學學生之部分學費補助,向每個學生要求五百歐元學費(約台幣兩萬多元)。但據了解,最後巴伐利亞邦(Bayern)的這項決議仍遭到該邦議會駁回。千萬別誤解,德國這裡所謂徵收學費,係針對修業年限過長的學生而言,假設正常修業時間為四年,當學生修業超過四年仍未畢業而必須持續就讀者,在第五年開始就繳交學費,或者想額外修習第二學位的學生,才必須自掏腰包付學費。這並非真正取消公費教育制度,但即便如此,仍然遭受各界嚴厲批評,因為這將迫使學生們必須調整學習的步調,壓縮學習的時間。而德國聯邦教育部長也在這個法院判決公布後,極力強調聯邦聯盟在收取學費之前,必須維護社會的擴大效應之最低標準,且必須遵守第一個學位不徵收學費原則。德國學生團體們近期極力串聯歐洲各國學生團體,以阻擋徵收學費的趨勢在歐洲蔓延開來。

聽到地球另一端的台灣正如火如荼地抗議「高」學費,歐洲學生們露出疑惑的表情,他們異口同聲提問:為何台灣只反對「高」學費?難道「低」學費就合理了嗎?這對於在台灣承受著高學費的我們而言,不啻為當頭棒喝!因為歐洲大多數的國家早在數十年前,爭取到了免費的教育制度,因此能夠享受免費教育的權益,並深深烙印在歐洲人的心裡。像德國少數聯邦率先收取學費已遭受各界嚴厲撻伐,當然更不接受「高」學費,也難怪他們百思不解台灣學生怎麼只反「高」學費呢?歐洲國家實行已久的公費教育制度,並不因免學費而影響學校提供的教育品質,每年還吸引許多慕名求學的外國學生。但是台灣的教育部杜部長偏偏要說「沒錢,辦學品質不會高」,甚至還責怪國內的反高運動將影響台灣未來的教育發展。有句台灣俚語稱「袂生,擱牽托厝邊」,就是教育部部長的寫照。

與會的英國學生團體表示,將近高達七成五比例的學生是處於負債狀態,且每位學生平均負債金額高達一萬三千五百英鎊(約新台幣八十一萬元)。許多考上碩士或博士的學生,因為一路貸款唸書,背負繁重的債務,在研究生期間,不得不兼差打工,而且必須策略性地註冊為非全職學生,才能夠申請獎學金。他們不但在國內進行串聯抗議,而且前來參加歐洲教育論壇,與其它國家共襄盛舉。

除了學費問題外,還有教育被私有化及商品化的問題,即便歐洲憲章中保障人民有公平的受教權益,但是看在歐洲學生團體的眼裡,他們仍然必須嚴厲指出歐洲憲章中Ⅱ74(註一)關於教育條文的問題,他們認為憲章表面上看似支持公平合理的受教權利,但實際上卻已將教育領域視為全球交易市場的一環,因為在認同教育可以被商品化的意識形態下,就已經使取得教育的公平途徑造成威脅,商品化本身不僅與免費的教育制度相矛盾,未來更將決定性地操控教育內容,使之迎合資本市場所需。

抗議學費的行動不僅在歐洲發生,南美洲的智利在不久前也有數百名學生上街抗議,反對學費政策讓貧窮學生念不起大學。橫跨太平洋,在亞洲的反高學費運動舞台上,也上演數十名菲律賓學生裸男秀,菲律賓激進的學生團體為了表達對政府刪減教育預算表達不滿,一絲不掛全裸入境,高舉抗議海報,大方走在馬尼拉大學校區。

一位定居於歐洲的中國大陸學生也在會議中表示,中國大陸從一九八九年實行大學收費制至今,學費高漲近五十倍,這使得學生結構因此產生變化:在收費制之前,出身農村學生約占六、七成,接近大陸城鄉人口比率;但高額收費後,農村學生僅剩三成,更說明了高學費政策加寬貧富差距的鴻溝。雖然中共教育部長一再強調,從未把教育產業化作為政策;但是事實上產業化或市場化的收費方式,已成為大陸大學的「行規」。更有未達錄取標準者可繳交「降分費」入學,富裕學生可付「贊助費」轉入熱門科系等亂收費的怪現象。顯見近來中國大陸經濟在熱衷於資本主義式的改革開放下,使得國家資源大量用於扶植私有企業,而對於教育資源卻是拮据吝惜、使用不當、分配失衡,這也加劇了中國大陸的教育商品化趨向,更加驟了階級之間的矛盾關係。

由此顯見,近年來在不少國家都有學生反收學費、反調漲學費、反教育商品化的抗爭行動,學生從攸關自己權利的學費問題出發,進一步了解社會結構的不公與沉?,了解國家機器在進行階級統合的同時,往往用犧牲受雇者階級利益,來成就企業財團的利潤追逐。反高學費運動,反抗的不單只是學費問題,同時必須挑戰階級不平等與剝削問題,它是一股進步社運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二十一世紀世界進步運動中一支重要的隊伍,透過反高運動,喚起進步學生對社會改造的熱情與信心,這就是反高學費運動要走的路。

註一:
The treaty's article Ⅱ74 "Right to Education"says: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o have access to vocational and continuing training.
2 This right includes the possibility to receive free compulsory education.